无障碍阅读

张掖市残疾人联合会

工作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市残联多措并举加强康复机构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25-09-25 10:29来源:张掖市残联作者:石磊

2019年《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张政发〔201919号)实施以来,市残联始终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深刻认识到康复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稳定性是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的关键。为加强康复机构教师队伍建设,市残联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强师资、提技能、稳队伍、优环境”的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残疾儿童获得更优质、更有效的康复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师资培养与准入机制。市残联积极推动并参与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准入要求,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对教师执业标准和岗位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康复教师应具备的学历资质、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或加强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儿童心理等相关专业,拓宽专业人才培养渠道,为康复机构储备后备力量。

二是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针对康复技术快速发展和残疾儿童多样化需求,市残联着力构建了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培训体系。定期举办专项技能培训。今年已组织赴外参加了儿童认知障碍、孤独症康复医师诊断、智力康复、肢体康复、稳定期精神障碍自助互助、物理治疗、心理辅导等专项技能培训班842人次,确保教师知识技能与时俱进。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4月在高台干部学院举办了全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业务培训班,通过多层次培训、赴外进修、参与学术会议、推荐加入省康复协会等方式,对机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重点培养。推广“帮扶结对”模式。鼓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远程培训平台,方便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通过系统培训,康复教师评估诊断、个案管理、康复训练方案制定与实施等核心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三是优化激励保障措施,稳定教师人才队伍。为破解康复机构教师流动性大、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难题,市残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努力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环境。推动合理薪酬保障。ﻪ引导和鼓励康复机构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专业水平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确保教师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教师提高薪酬待遇创造条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康复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或单独序列,明确职业晋升路径,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人文关怀与表彰宣传。定期组织开展教师慰问、文体活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大力选树和表彰优秀康复教师典型,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营造尊师重教、关爱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稳定性,骨干教师流失率明显下降。

四是促进交流协作,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市残联积极搭建区域间、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案例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优秀经验和做法的分享与推广。推动建立康复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实力较强的机构对口支援薄弱机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通过上述系列举措的持续发力,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专业背景更加多元合理。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教师掌握并应用先进康复技术与方法的能力普遍增强,个别化、精准化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队伍稳定性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提高,核心骨干教师队伍保持基本稳定,为康复服务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康复效果日益显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服务对象上,残疾儿童在认知、沟通、运动、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家长满意度持续攀升。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支持保障,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康复教师队伍,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让每一位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康复服务,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管理: 张掖市残疾人联合会    陇ICP备2021001529号-1         地址:张掖市甘州区县府街延伸段供销大厦3楼    邮编:734000     电话:0936-8215886